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建议授奖名单公示清单发出,其中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共有9项,由武汉纺织大学联合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等院所、企业共同完成、孙九霄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极端环境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跻身其中。孙九霄,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船舶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成型和智能复合材料。作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他近年来主持多项复合材料HJZB国防型号科研、JPPT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项目及3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参与多项国防型号科研、预研、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23年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


202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颁奖仪式上,孙九霄副教授团队“船用轻质高强芳纶复合装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曾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在高韧性芳纶纺丝成纤及表面处理技术、高韧热塑性树脂研制和自动化热压成型装备开发等方面获得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芳纶复合装甲成套技术,开发了多层织物/树脂膜自动化交叉铺层设备、研制了多模并行一步法热压成型设备和自洁式快速自动脱模装置,建立了船用芳纶复合装甲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船用芳纶复合装甲的规模化生产,项目产品在舰船等领域广泛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开发的船用轻质高强芳纶复合装甲关键技术与装备,扭转了关键材料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突破了船用芳纶复合装甲“卡脖子”难题,提升了我国舰船的综合防护性能,对推动国防装备自主可控和科技强军战略意义重大。该项目由武汉纺织大学、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泰和兴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思通新材料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良好抗疲劳性能和刚强度可设计性等优点,在国外最新民机的应用达到50%以上,在新型军机的应用达到20%以上,同时在机载武器上也得到了大量应用。 壳体材料是深海武器和探测装备的核心构件,其力学性能决定着装备负载和下潜深度。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是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结合而成的复合结构材料,具有密度低(~1.6g/cm³)、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相比铝合金或工程塑料,CFRP在抗冲击性、疲劳寿命、电磁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目前航天飞行器结构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材料。对于运载火箭和导弹而言,CFRP不但可以实现结构轻量化,而且也是功能化的关键原材料。如在运载火箭领域,CFRP可用于制造固体发动机壳体结构、箭体整流罩、仪器舱、级间段、发动机喷管喉衬、卫星支架、低温贮箱等部件。CFRP在运载火箭应用的典型代表为发动机壳体。而深海材料按照其功能作用分类,可分为耐压结构材料(壳体材料)、浮力材料、密封材料、防护材料(如防腐材料、防护涂层、润滑材料等)、照明材料等类别。按照材料性质,则可分为高强度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类别。深海材料不仅要耐压、耐腐蚀,还需要具备水密性、抗疲劳性和防止生物附着性等多种功能,复合材料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特别是陶瓷材料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轻质高强、耐腐蚀性佳的特点受到关注。深海结构材料一般需要具备出色的比强度、抗疲劳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成型与加工工艺极为复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可大幅降低容重比,耐腐蚀、抗疲劳性能优异的特点,适应深海高压环境,正成为金属之外最具潜力的轻量化、耐压、耐腐蚀解决方案。